愛讀書的我,經常在書店站著看書,一站通常是半小時起跳,但是書局會有店員走來走去,整理書架放置書籍等等行動,常常讓我覺得很不舒服,也感覺自己都在白看書一樣,現在我發現一個購書的好地方,就是博客來網路書店,不會有店員盯著你不放的感覺,也可以想買什麼書都不用擔心結帳時外人眼光,最近買了一本被誤解的歷史常識與真相,很開心跟大家分享購買心得,加上博客來網路書店常常有不定期的優惠,比起來在網路書店買書不用大老遠跑到實體店面,算是我目前為止覺得最方便的購書模式,所以今天特別來分享一下被誤解的歷史常識與真相的購物心得!!如果你也想知道被誤解的歷史常識與真相哪裡可以用最划算的價格買到,我建議你可以到博客來網路書店看看喔!!(有公信力又安全),不滿意還可以退換貨,直接用網路不需要出門,超級方便!!!



順便附上被誤解的歷史常識與真相的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skysun/products/0010572865

被誤解的歷史常識與真相



商品網址: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skysun/products/0010572865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朦朧是一種很美的意境,但朦朧之中卻往往隱藏了事情的真相!

歷史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經過長期的以訛傳訛,已經逐漸掩蓋了它本來的面目。

現在,我們將還歷史一個「清白」……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在那個令人熱血沸騰的時代裡,在那些高手角逐的刀光劍影中,在那些真真假假的神鬼謀略裡,到底什麼是虛?什麼是實?

打開這本書,你將收獲不一樣的心情,因為它將顛覆你以往固有的觀點!





商品訊息簡述:



第一章 細數三國風流之虛實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三國,在整個華夏歷史之中只是一個小小的插曲,但卻因一部《三國演義》的橫空出世,掠去了大半人心,成就了一片群星璀璨的歷史天空。但是,在那個令人熱血沸騰的時代裡,在那些高手角逐的刀光劍影中,在那些真真假假的神鬼謀略裡,到底什麼是虛?什麼是實?

第一「空城計」並非諸葛亮所創

人們都很熟悉《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彈琴退仲達」的故事,諸葛亮的「空城計」千百年來被戲曲家傳唱,更被老百姓當成了經典的謀略。可是,諸葛亮果真有「西城憑三尺瑤琴,空城計嚇退司馬懿」這種本事嗎?

據史學證明:當時諸葛亮初屯陽平時,司馬懿還在宛城為荊州都督,不可能與諸葛亮交鋒。後來他由此攻蜀,又值霖雨,也沒有打成,在這前後,就再也沒有在陽平交兵之事。何況,司馬懿率兵二十萬,就算懷疑有伏兵,也不至於退走,因為他可以就近駐紮設防。

「空城計」的發明權並不屬於諸葛亮,是小說家羅貫中為了彰顯諸葛亮的偉大功績而移花接木的安排。其實,「空城計」的「主人」另有其人,他們都用「空城計」嚇退過敵人,他們分別是趙雲與文聘。

據《三國志•蜀•關張馬黃趙傳》中注引《馬雲別傳》中記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在一次戰鬥中,曹軍的運糧部隊到達北山下,足有千萬袋糧食,黃忠便帶走了大部分的兵力去奪糧,趙雲只有數十輕騎,卻與曹軍遭遇上了。趙雲且戰且退,最後退到營壘。有人主張閉門拒守,趙雲卻沒有這樣做,反而大開營門,偃旗息鼓。曹軍懷疑趙雲有伏兵,急忙退去,趙雲命令士兵擂鼓呐喊,又以弓箭由背後射曹軍。曹軍大為驚駭,自相踐踏,死了不少人。

趙雲用「空城計」嚇退曹軍,等曹軍明白過來後,都讚趙子龍「一身是膽也」!

《三國志•文聘傳》注引《魏略》還記載了魏將文聘拒退孫權的一個「空城計」。魏黃初七年(226年),孫權親率五萬大軍突襲文聘據守的石陽。當時石陽城並未做好戰鬥準備,加上連降大雨,城防坍塌了不少。

文聘被孫權大軍圍困,起先也不知所措,但他很快便想到一個疑兵之計。他命令城裡人都躲起來,讓人看不見,自己也躺在官舍裡不起來。孫權見狀果然大惑不解,對部下說:「北方人都說這人是曹氏的心腹忠臣,所以才委以重任,鎮守此城,現在我打來了卻不見一點動靜,這不是有詭計,就是很快有救兵。」孫權以為有詐,所以不敢進城。

《三國演義》的作者把「空城計」的光環戴在了諸葛亮的頭上,隨著《三國演義》的家喻戶曉,老百姓只知曉諸葛亮的假空城計,卻不知「空城計」的「主人」其實另有他人。

第一「孔明」原來有兩個

提到諸葛孔明這個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連三歲孩童也知道「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俗語。他羽扇輕搖、神機妙算,能決勝於千里之外,然而,你可能不知道,在與諸葛亮同時期的三國,還有一個叫「孔明」的名士,他的才華和智慧並不輸給諸葛亮。

這位孔明姓胡名昭,潁川人,比諸葛亮年長19歲,又比諸葛亮晚死16年,終年88歲。當時袁紹、曹操、曹丕都曾多次請其出山輔佐。後來,胡昭為避人徵召,索性如閒雲野鶴般,躲進了陸渾山(今河南嵩山縣東北),在那裡躬耕講學,開館辦學,聲名遠播,很多世家子弟都來求學,司馬懿也是他的學生之一。胡昭不僅才智過人,而且是一位出色的書法家,他和鐘繇一起從師大書法家劉德,各項都學有所成,而且各有特點。

諸葛孔明和胡昭孔明,都是三國時期德高望重的名士,但由於胡昭一生隱居不仕,不像諸葛亮在政治、軍事方面有大作為而名揚天下,又缺少史籍方面的記載,所以後人只知諸葛亮而不知胡昭。

第一@劉禪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在世人的心目中,劉禪可謂是最沒心沒肺的人了,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是中國皇帝中沉迷於享樂的代表之一,只不過有了一個好相父,才多混了幾年,到了諸葛亮去世之後就亡國了,最後無恥地做了亡國奴,還說出了「此間樂,不思蜀」這樣的混帳話來。

可是,作為一個君主,劉禪真的昏庸至此嗎?如果他是個愚鈍的人,劉備又怎會放心讓他接班?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在多數人的印象裡,劉備好像只有劉禪這麼一個有點弱智的兒子。所以劉備選擇劉禪作為他的繼承人,實在是別無選擇之舉,臨死之時對諸葛亮「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囑咐,也成了佐證劉禪弱智的證據。不過,其實我們都誤會了劉備。







被誤解的歷史常識與真相

商品網址: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skysun/products/00105728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talogh8m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